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在家菩薩行願談(作者:果通法師)

  誰都知道中國所弘傳的是大乘佛教,那麼修學大乘佛法的都是菩薩行者,雖有出家菩薩和在家菩薩兩種,但真正行菩薩行却以在家菩薩為方便有利。因為菩薩度眾,必須深入社會,攝化各類不同的人,僅此一點,現羅漢相的出家菩薩,就受到很多限制。

  話又說回來了,在家菩薩發心容易,踐行就不簡單了,原因是在五光十色的社會裏,六塵魔境的吸引力很難抗拒。因此自來發菩薩願心的居士,往往走向下列各途:一者發心時認識不清,盲目崇拜,感情用事,依人不依法,由護法而成護人,往往為了門戶的利害,不惜背佛從魔,這與發心初願背道而馳。二者初發心時投入全部感情,熱度甚高,逐漸發現人事與佛經所距離甚遠,違背佛法的事物也不少,初心熱度也隨之下降,繼而產生反感,由反人反事,繼而反法謗法。其次,瞋慢者、迷信者都大有人在,這都不是發心學佛的初願。至於被塵所染,終至背覺合塵者,更是不可勝計了。本文要談的是在家的菩薩行者,應以甚麼態度學佛和度眾。略擧如下各點:

一、執持正法,堅守正見

  末法時期法弱魔強,何者為正,何者為邪,很難辨別,一不留心就會有錯覺,初發心的菩薩們必須認識清楚。「正法」,當然是佛陀所說的教法,它是「空、寂、常、樂」的真理,是三諦圓融的總相,一善不捨的全體大用。佛說的正見,是以無漏慧為體的,絕對沒有時間性與空間性,當然更沒有觀點與角度了。在家菩薩若果能夠執持正法,堅守己見,縱然是入惡途下地獄,一定仍能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清淨法身。

二、敬業樂群,隨順眾生

  常見發心學佛的青年朋友,一涉及佛理,對世事就處厭惡,樣樣不順眼,好像非去深山野嶺不能修行。在今後的社會,想找一處沒有人跡的深山野嶺,實在不容易。縱然有也不一定適合這種人,因為這種人已形成了不正常的偏激性格,最後使親友家人視之如怪物,這樣不是菩薩的行願,也違背了學佛的意義。學佛人,應以佛法作為立身安命基石,不可影響治生事業,並且學佛以後,因為瞭解因果法則,要更能安份守己,不亢不卑,任勞任怨,才是菩薩行徑。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要感樂趣,與周圍同事和諧相處,進一步才能方便度眾。對所度的對象,不能希望他即時成為佛菩薩,應以悲憫的心情對待他。試想,如果他已成佛菩薩,又何必待我去度他呢?至於自己所處機構,祇要不是犯法機構,都可以安心做下去。祇要我們內持「五戒」外行「六度」,任何事業都不影響我們的菩薩行願,明乎此,才契合佛陀本懷。

三、利益他人,方便化導

  在家居士從事各行各業,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可以利益他人的,利益他人就是菩薩道;也沒有一樣工作不可以化導他人的,故不必拘泥於形式,不妨就個人所長,千萬不可選自己的所短。青年協會有位陳居士,他能以唱龍舟的調子,宣法度眾。從前馬鳴龍樹兩大菩薩,都曾用過類似的方式。

四、四攝四依,自利利他

  「四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是行菩薩道度眾生的方法。在家菩薩善巧運用,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四依」,是專指「法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學佛人能以「法四依」為求學尺度,就不至於走錯路,自己不錯,就不會導人以錯,以盲引盲了。

五、融會佛理,善巧弘化

  佛教徒在今天應該做的事實在太多,但我們應選擇能力所及和眾生所需的集中力量去做。不可太廣泛,太複雜,這樣會分散了財力和精力。按照香港今天的社環境,從佛教前途着眼,我以為最重要的有兩點:

  一者,是必須充實自己的佛學知識,並能融會貫通,然後就自己的行業職位方便度化。例如我是數學教員,我可以教數學時,闡揚「因果輪廻」原理:如果我是清道夫,就可在工作時闡揚社會因緣果報法則和共業的理論。立論盡管深奧,事例必以人人能體會得到的事物。

  二者,是依精簡便利方法,針對青少年施教。青年協會年前印一張「探究」簡刊,是非常有價值的文字,雖然有些人表示不肖一顧,但它的內容太有意義了。它在香港社會裏所起的作用,却比大部經典或莊嚴法會的效果大的多。因為工商業社會,人們生活繁忙,無暇深入探求,一棒喝醒比較方簡單。另外,青年朋友們現身說法,應以青年為對象。因為今後佛教的存亡關鍵,就在青年佛徒的知見。多一位正知正見青年,就多了一分力量,不但能闡揚正法,且可矯正幣端。

  以上所說的,都是我親自感受到的,提出來供青年居士朋友們共勉共勵,雖然今後行菩薩行的在家居士,在所踐行的菩薩道上,難免荊棘重重,然而盼望佛力加被,青年朋友們團結在一起,破魔陣,降魔軍,衝開一條通向佛地的大道。


返回《普明文存》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