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甚麼是判別佛家義理的標準及學佛應有的態度 (學員: 李潔靈)

佛教是一個流傳了二千多年的宗教,有不同宗派,經典繁多。對於初接觸佛教的人,如果沒有一個範疇或標準作為坐標,很容易在學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輕則事倍功半,重則誤入邪道。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三量」是證實一切真理的依據;「現量」及「比量」是對事物本身作觀察、體驗及邏輯性的推演。「聖教量」則是以聖賢所作的言論和教導,作為正確知識的來源。學習佛法時,若單以「聖賢量」作唯一的依據,會令人誤會是迷信或偏見;因此應同時考慮會否違反「現量」及」比量」。佛教徒更應該以「三法印」來衡量一切佛法的義理及實踐方法;凡是符合「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項準則,就算不是佛親口所說,也符合正法。

學佛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不要忘記,最終目的,不是要現世福報,而

是要解脫生死輪迴之苦。以「四依止」作為學佛態度的準則,相信不會偏離目標,走錯方向,「依法不依人」教我們依靠真理,不盲目崇拜偶像人物。「依義不依語」指出深入瞭觸經典的重要,避免對佛理斷章取義。「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提醒我們,緃然佛陀有時對不同根器的眾生,作方便說法,但我們對苦空、無常、無我、緣起等真理要嚴謹遵循。「依智不依識」則說明要避免用感情或妄執去對人處事。

最後,學佛不單是學佛理,更應該時時刻刻將佛法跟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運用到家庭、工作及社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