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談皈依三寶(作者:果通法師)

  「皈」(通),有歸還,歸向的意思。「依」,有依持的意思。「三寶」,有「事相三寶,理性三寶,自性三寶」。

一、理性三寶

  「羯磨經」上說:皈依「佛」,是於佛之法身,卽是一切「正徧知」,「無學」(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功德,「五分」(戒、定、慧身心解脫、知解脫滿分無漏)圓滿具足的三世諸佛。皈依「法」,是歸於自他盡處,是說斷欲無欲,無上正等正覺的涅槃妙諦。皈依「僧」,是歸於第一義僧,是說能為良祐福田,有學無學功德的清淨眾。以上所言,為「理性三寶」。

二、自性三寶

  「宗鏡錄」:眾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從一念心起作用。但眾生的心,從來駛散於「六塵」,逐漸背離自己本身的「心原覺體」。「皈依」就是叫我們把持命根,總攝六塵(眼、耳、鼻、舌、身、意的識歸還本原一心,所以又叫做「歸命」。一心卽具「三寶」,又可稱為「一體三寶」。心性自能覺照,覺照卽是「佛寶」;心體本自性體,性體卽是「法寶」;心體無二,本自清淨,卽是「僧寶」。從前僧璨禪師問慧可禪師說:「祇要看到和尚你,卽知道是僧。但不知道甚麼是佛?甚麼是法?」慧可禪師答說:「這個心卽是佛,這個心卽是法,法佛不二你懂了嗎?這是「自性三寶」的意義。

三、事相三寶

  凡夫眾生迷誤太深,自不易從理性三寶、自性三寶處獲得皈依,猶如失却羅盤的舟航,在茫茫大海中,不易認清方向。因此「事相三寶」,才是初學佛的真正皈依處。

  「事相三寶」中的「佛」,卽有歷史可考,以八相成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眾生依之,可為至善標準。「法」,卽「釋迦」佛遺留世間的五時八教、三藏十二部經典。眾生依教奉行可得正覺。「僧」,是捨親割愛,持戒學佛,踐行佛道,演佛遺教的出家僧眾。「事相三寶」,以「僧」為主體。佛世距今二三千年,今天所見者,祇是雕、塑、鑄、印的各式佛像,非由僧之行儀,難竅分毫。三藏十二部法典,盡為白紙黑字,非由僧弘揚,難識其義理。

  「大方便經」上的「三皈」,是把身、口、意「三業」,皈依於代表「戒、定、慧」三無漏學的「佛、法、僧」。

  「華嚴經」上說:「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紹隆佛種。自皈依法,當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折伏羅漢」經,載一有關皈依的故事,語譯於下面:從前忉利天的天主。壽命將盡的時候,現五種衰相。以其神通觀知,壽終將墮豬胎中,於是終日悶悶不樂。有一位天神告訴他說:「佛能解脫你的惡業。」他聽了半信半疑,心想:「我是萬王之王的天神,尚且要墮豬胎,佛有何德何能,可使我解脫。」但自己又沒有更好的辦法,俗語說「有病亂投醫」,不得已,跑到佛那裏,頂禮懇求。佛告訴忉利天主說:「一切萬物都歸於無常,你素來是知道,何必為此而憂愁呢?」天主道:「無常之理,我是知道的,但墮入豬胎,我不願意。」佛說「欲離豕身,當誦三皈。」天主於是從佛所教。早晚誦念:「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邊念邊發願。當他壽盡了時,下生維耶離國,為長者之子。當在母胎中,每天自誦三皈。及至降生墮地,也還是跪地自皈。全家人大為驚異,認為是妖怪,想殺掉他。但是他的父親比較有見識,向大家說:「此兒不是平凡之輩,世上很多人活到一百歲,尚且不知道皈依三寶,何況初墮地孩兒,卽知道誦念佛法僧,太不尋常了,不但不可殺他,並且應該好好的養育他。」這孩子七歲時就知道禮敬僧寶,後來成為大善長者。



返回《普明文存》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