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參觀宗教聯誼晚會有感(作者:果通法師)

  當年太虛大師,曾經提倡世界宗教聯誼,因為阻力太多,多少年來,很少有進一步的發展,反而有互相攻擊的不愉快事情發生。正如胡振中主教所說:「往往因人之固執而有所蔽,唯我獨是。」香港地區由於佛教天主教的領袖們,胸襟開曠,聯合擧辦宗教聯誼晚會,邀請各宗教人士參加,冶各宗教遊藝於一台,真是史無前例,開風氣之先。

  是晚演出,一共八個節目,分由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提供。天主、基督兩教的歌詠,造詣很高,實由於西洋音樂自始就和教會分不開的原故。兩個舞劇也有很高的水準,主題簡單,容易明了,且都是根據經典,用音響及畫面表現,略知新舊約的人,一望可知。佛教提供兩個節目,一是話劇 — 教主成道,一讚偈 — 表演禮佛,都是由黃鳳翎、大雄、善德二所中學的同學演出。同學表演得認真,實在令人感動。從僵化多年的佛教形態來說,有這樣的成績,實在是難能可貴。但因我是佛教徒,總希望自己的宗教表現更好。

  實在說佛教的弘化方式,本來是具備音樂、舞蹈、美術、戯劇各種藝術性的。例如廟裏常見的飛天畫,就是中國水袖舞的依據。「漁山梵員」大樂章,豈不是最好的音樂?中國戯曲多是由佛經故演化出來的。佛說的經典幾乎每部經都可演成一部大戯,或若干小戯。例如近代戯劇家齊如山編的「天女散花」,就是從「維摩結經」摘出的故事。「摩登伽女」是從「楞嚴經」拈出的故事。我們以為如果佛教決意培養人才,佛教戯曲的材料多的不得了。不過,戯劇素材,應選主題簡單的,如「法華經」的「龍女」,「華嚴經」的「善才童子」,都是很好的素材。劇中應盡量避免佛菩薩出現,因佛菩薩是人們心中至高無上的景仰對象,任何人演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迫不得已,可用背影,或照射的影子顯示。試以「教主成道」一劇來說,其蘊含的教理太高深,很難用台詞交待清楚。男主角的出現,我們以為很好很好了,但距離想像中的世尊教主又太遠太遠了。

返回《普明文存》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