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日 星期六

一封感謝信(作者:張振雄)

原載於2001年9月《普明快訊》


各位善心的朋友:


您好!久違了,很抱歉到今日才肯提筆寫這封信,
希望你們仍然記得這個曾經在困境裏而被熱心幫助
的人,我要感謝的不僅是在困境裏別人的雪中送炭,
更使我領略到施比受更幸福的道理,在過去二十多
年的義工服務中體會到付出愈多,收獲愈豐富,在
此要向你們一一道謝,略表心意。


最近我曾經在電視節目「信是有情」看到一個故事,
它啟發了我一點道理。一個戰後初期的香港木屋區
家庭,突然收到來自美國善心人的一份郵包,將這
段感人的好人好事揭開了序幕。五十年前,由中國
逃難到香港的人,過著相當艱苦的日子,而歐美各
國的慈善團體,都會捐贈一些物資給與本港貧苦家
庭。當時身在美國喬治亞洲的珍羅太太捐了一些禮
物到香港,她並不知道受惠的人是誰,更料不到會
收到一封來自香港的感謝信;亦是唯一的一封感謝
信。物輕情義重,珍羅太太感到十分興奮,更加強
她繼續行善的信心,直到現在。


一般人受到恩惠只覺理所當然,不斷盤算比較自己
得到多一點還是別人得到多一點,甚少有一種感恩
之心,更遑論要回饋大眾社會!


其實不需要有宗教信念支持,亦不用什麼高深教育
程度,感恩乃發乎內心的感覺,是人性的一部份。
父母養育子女;老師教授學生;朋友排憂解困;甚
至社會人士樂善好施,每一個受惠者是否都應說一
聲:「多謝。」


受惠者上


2001年8月1日 星期三

誰為正邪定分界(作者:陳家寶)

原載於2001年8月《普明快訊》



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在國際的反對聲中,炸毀了已有千年
歷史的「巴米楊古佛」。這兩座佛像分別高五十三公尺
和三十公尺,是目前全世界最高最古老的企立佛像。塔
利班政權以佛像「冒犯回教」為理由,發動人民摧毀國
內所有佛像和佛教文化,這政權並向世界宣稱佛教是
「邪教」,呼喚各回教國家發動聖戰。世界各國包括美
國、歐洲各國、中國、印度和一些回教國家都盡力去挽
救這筯浩劫,認為塔利班政府不應以宗教為理由,去毀
滅這些古代文化。這是一個悲哀的信息,一再証明政治
和宗教不一定能和平共處。


是其是,非其非,每一個宗教的產生,都有其歷史過程,
每一個宗教的信徒,都會認為自己所信仰的是真理,從
這一觀點出發,其他宗教信仰或主義都會是異端邪說了;
人類雖然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但我們還沒有共同的宗
教信念,所以不時有新教派或新主義產生,那又如何去
決定一個宗教是正是邪呢!我覺得應從這個宗教的包容
性與排他性來考慮;排他性強的宗教,危險性高,包容
性強的宗教,會愛好和平;排他性悤的宗教,容易為了
保護自己而傷害別人,甚至摧毀其他宗教;其實宗教信
仰的產生,目的是為了解決人生的煩惱,若因為宗教信
仰,而與他人產生衝突,甚至大動干戈,自然違背了信
仰的原意;蒭史上証明,經得起考驗的宗教都是講求慈
愛與和平的,佛教兼容性悤,覑重慈悲,在歷史上從沒
有戰爭是由佛教引起的。


宗教觀念是不應悤加於別人身上的,人應在自願的情況
下選擇宗教,所以若某些教派利用教理去控制人的思想,
或使信徒在不自主的情況下加入教會,這些教派就應被
視為高度危險的教團,要多加注意。


宗教與歷史的關係,千頭萬緒,政教合一,宗教靠攏政
治,政治利用宗教,在歷史上寫下無數哀歌,西方有十
字軍東征,中國有「三武滅佛」,在現代還有不少戰爭
是因為宗教與政治的關係而觸發,如巴勒坦與以色列的
紛爭、印尼基督教派與回教徒的仇殺等等;經歷數千年,
人還是不能從蒭史上吸取教訓,妥善處理宗教與政治的
問題,現代政制講求民主,政府是人民的公僕,人人都
應享有宗教自由,政府的角式是不應偏袒任何教派,各
宗教團體亦應與政治利益劃清界線,政府給宗教足夠的
發展空間,但同時要確保各教派的行為,不會違反社會
的法律,這樣就是人民之福了。


探訪後記(作者:馬麗施)

原載於2001年8月《普明快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年老是大部分人都要經歷的,老年
人是否只是回憶過去?等候死亡的來臨?或是自怨自艾
呢……?


我在老人服務當中接觸到不同性格和背境的長者,有些
年青時是獨立能幹的女強人、有些是為人師表、也有電
腦工程師、還有精明的生意人,但最令我尊敬的是母兼
父職從事勞動工作的長者,因為丈夫早逝,留下年幼子
女成缌,靠自己一雙手身兼父母兩職,還要出外工作養
活兒女!好不容易才把子女養大成人,兒女也感受到母
親的偉大和辛勞,在學業和事業上各有成就時,原想報
答親恩,可惜母親患了老人痴呆症,只記得年青時做的
工作和兒女年幼時的境況,兒女探望她時也不認識!但
願子女的孝心能感動她的記憶。


另一位長者是中了風不能行動,但她很想享受兒女報答
親恩的福份,所以每天很努力的做物理治療,希望早日
康復,免令子女犇心,享受天倫之樂,我祝福她。


某日如常到安老院探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個生活態
度相反的長者,她們給我一個對晚年應有生活態度的啟
發,在院內我看見一位長者站在床邊正在整理自己的床
舖,我詢問她今天有否參加我們義工組設計的遊戲?這
裏住得舒服嗎?開心嗎?她一一回答很好玩和生活很開
心,稍後她將會回家和家人團磘一天,然後才回安老院,
後來的閒談間,她更把人生比喻作旅行,人只是過客,
中途景物不盡相同,有開心和不開心,瘇然過境性質又
何必介懷,活覑就是開心。她指一指鄰床一位不開心的
婆婆,我向覑她的指示一望,那位婆婆樣子慈祥但看來
心事重重,於是我走到那位婆婆身邊,出乎意外地她很
熱情的招呼我坐下,她告訴我她有九十多歲,但不中用
了,因為手腳不靈活又多老人病,我鼓勵她說九十多歲
並不是人人都有,每天活覑都是賺來的,可以行動自如,
不用別人費心費力已很有用,她聽後捉覑我的手,感謝
我到來探訪,剛巧探訪時間已到,最後我們還有個協定
下次見面是開心的談笑。


回家路上腦內湧出一個訊息,希望自己能帶覑笑容和滿
足走完人生旅程到達終點,若有選擇但願再世為人,做
個開心快活人。


2001年6月1日 星期五

義工心聲(樂欣組:馬麗施)

原載於2001年6月《普明快訊》


我從小學畢業後便有一個心願,如果有一天可以不用
負擔家庭責任,也不用為生活忙碌,我會做義工,服
務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在一個偶然機會下,我加入
了一個很出名的志願機構當義工,初時覺得自己很偉
大,是一個拯救者,漸漸才知道自己力量有限!可以
做到的是很少,開始感到無奈和產生挫敗感,但往後
日子裏的多番學習和體會,令我對義務工作有新的突
破,對人生亦積極起來。


我曾經在安老院工作,看到長者們由初來可以自我照
顧到後來機能退化,變得終日要躺在床上和飲食要人
照顧,我感到很無奈。其中有一位長者向我透露在年
青時身體一向很健康,連傷風感冒也小有,不知為什
麼突然中風,日常生活和行動也需要別人幫助,內心
非常痛苦,他還問我明不明白他的感受,我連忙安慰
他,並且希望他接納自己,好讓日子過得開心些。


有時當靜下來的時候,我會想如果自己年老時突然中
風或意外地受傷殘廢,要坐輪椅被人照顧,遺憾不在
年青力壯時完成義務工作的心願,所以現在在可能的
情況下我都會做義務工作。


在一次義工敘會裏認識一位新義工,是她把我帶到另
一些多元化及跟我原來服務不同的機構裏,當中有精
神病康復者、長者和弱智人士,我們在玩遊戲、唱歌
、慰問中建立友誼,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為他們宣
洩部份精神上的壓力。其實以前我很抗拒弱智人士但
並不是岐視,因我覺得他們不應來這個世界,他們只
給父母及社會帶來負累,我還抱怨他們父母為什麼要
生他們下來做成自己和社會的包袱。但當我第一次接
觸他們時,心裏的話從口裏說出來,才明白他們是無
辜,為什麼我抗拒他們。原來他們有很多潛質被發掘
出來,例如畫畫和跳舞,連我也自嘆不如。還有他們
亦有純真的一面,開心時大笑,不開心是發脾氣,不
會掩飾,沒有虛偽的樣子。從此我開始接受他們,還
很佩服弱智人士的父母,能夠把弱智的兒女養大比養
大正常的子女要多付出加倍的愛心和照顧。


最後很多謝鄺小姐給我機會去了解和接受弱智人士,
現在我感到很開心和有一種推動力去嘗試我從沒做過
的岡位和搜集資料。未來的日子我會積極克服義工服
務的心理障礙和困惑,為人生旅程上留下難忘的經歷。


2001年4月1日 星期日

義工心聲(作者:李紫珊)


原載於2001年4月《普明快訊》


人生成長路上,幸福並不是垂手可得,更不是僥倖
的收獲。只要有愛、有關懷和有鼓勵,人的潛能便
得到正常的發揮。擁有健康的精神及心理狀態,才
可使生命活得更精彩。當然,有機會當了葵涌醫院
義工,使我更懂得“分享”,真是一份福氣。


義工心聲(作者:徐菊玲)

原載於2001年4月《普明快訊》


樂欣組的成立,使我有機會來到葵涌醫院做義務工作。
回想起初來到葵涌醫院做義工,當時的心情是實在有點
忐忑不安,因為我也像一般人一樣,對精神病患者帶有
偏見和歧視,我不能想像自己將要面對和服務的對象是
怎樣的一群人,心中懷疑自己能否與他們融洽相處,
甚至擔心他們會否傷害自己或其他人。


經過一年多來與院友的接觸,包括一起遊戲、唱歌、
談心,院友們的表現,徹底地改變了我對精神病患者的
成見,他們遊戲時遊戲,唱歌時唱歌,每一個活動都
表現得全情投入,在活動的過程中院友們都能彼此合作,
友善而有禮貌,使我們舉辦的每一次活動都能在和諧
與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其中使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與院友幾次的接觸,在傾談
過程中,他們會親切和坦誠地娓娓道出自己在精神上遇
到的困擾、擔憂和願望。即使當時我只能做一位耐心的
聆聽者,不能真正幫助他們放下煩惱與擔憂。但是每一
次談話結束,他們感激的眼神彷彿告訴我,他們需要的
只是一位細心的聆聽者。


讓院友們知道社會上的人並沒有對精神病患者帶有歧視
的目光和偏見,使他們能對社會人士重建信心,更令他
們重建自己的信心,才能重返和融入社會,這也是我來
葵涌醫院做義工的目的。


在葵涌醫院做義工另一個意外的收獲,是讓我更明白在
香港這個節奏快,壓力大的社會裏,精神健康是多麼的
重要,我體會到培養一個豁達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的重要性,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經常與
別人作比較,而是把自己引導到自我實現的生活喜悅上,
使自己精神及心理達到平衡的狀態。



最後我要多謝葵涌醫院培訓義工的嚴姑娘,在她的耐心
教導下,使我學到許多關於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識,以及
與院友溝通方面的技巧,讓我在生命成長的路上又踏上
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