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試述禪修(止觀)與日常生活之關係 (學員: 陳志榮)

禪修止觀是佛教修行者悟道、入道的主要方法。

「止」指一種平靜、清楚、無念無想而不會受到攪亂的寂靜心靈狀態;能給心更大的洞識力,是修觀所不可或缺的。「止」可使心從雜染和內在的障礙中解脫。

「觀」指對存在的一切物質或精神現象,以無常、苦、空和無我等來觀察事物的本性真實差別,以智慧觀察一切真理。「觀」可使修行者入聖流並解脫成佛。

在戒定慧三學之中,「止」屬於定學的領域,「觀」則為慧學所概括。

在日常生活中,禪修可以慢慢地訓練我們的心時常保持正念,例如當我們的心在生起貪欲、瞋恚、愚癡之前便覺察得到,會馬上把這些不善的念頭熄滅。這樣身、口、意三業便得以清淨。禪修還可以慢慢地培育出慈、悲、喜、捨的四種內心,讓內心保持著一種善意態度,以這樣的態度對待自己、別人甚至一切眾生。

這份善意的心境如能在禪修以外的時間保持,與別人交往時也會不經意地把這善意流露出來,很自然地對方也會以帶有善意的行為來回應,這樣的相處便充滿和諧、愉快。

佛學老師經常告訴我們,可以經常利用零散的時間來修念佛法。例如念出入息,或念佛號,一天數次,每次只需要一分鐘,久而久之,我們的信願心也會越來越堅固。尤其是當我們感到有憤怒之心時,更可以讓我們有先停一停,給自己時間思考的能力。

禪修的好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我們學會善待自己,更學懂原諒別人。要是所有人都能以慈、悲、喜、捨的心態待人處事,這世界一定變得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