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試引用雜阿含經解「緣起法」及「緣生法」的意義 (作者: 李惠珍)

2019 年佛學研習班功課【雜阿含經選釋 – 入處相應】優異選

日期 : 2019 年4 月21 日


從雜阿含經中,了解到緣起法的根本含義,是佛法的標誌,是佛陀解釋一切事物出現和運作的道理,也是修行解脫的依據。通過對緣起法的理解,我們便能培養出正見和智慧,繼而能斷除煩惱和痛苦。佛陀在菩提樹下,就是如實觀察緣起而證得無上正覺。

阿含經是代表著佛在世時,最原始佛教聖典,記載了佛陀自述覺悟緣起法的因緣。

在此經中,佛陀告訴他的弟子:"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

在《雜阿含經》第287 經中顯示, 佛陀是要弄明白:按照什麼法則和道理而有老死?在什麼因緣條件下才有老死出現呢?他是以一個務實和解決問題的態度為出發點,而得以證悟緣起法和緣生法。

緣起法:

「緣起法」又名「因緣法」。在此,「法」 是解作道理和法則。「緣起法」即事物乃憑藉因緣的和合而得以生起的法則。「因」有種子的含義,意謂事物的出現是有其前因後果,又或是在因果相依的情況下而出現。例如,瓜的種子種出來的必定是瓜。「緣」即輔助條件。孤因不會生果,必須眾緣和合才能引發因的潛能,令果報生起。例如,瓜的種子發芽,必須有水、氣溫、土壤等輔助條件和合才能結出瓜果。若條件不具或不能和合,將直接影響果報的出現。例如,水份不足,會令瓜果枯乾乃至死亡。

「緣起法」是佛陀如實地觀察生老病死的因緣,而證悟出來的道理。在經典,通常以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四句偈來解說緣起法。意思是:因為有此因,才會有彼果的生起;此因生,彼果自然現生。若因緣改變,果自然亦隨之改變;若因緣息滅,果報也自然不再出現。

佛陀指出:一切眾生的生死輪轉,都是依據「緣起法」而運作。例如,從十二因緣的分析,了解眾生因為有"無明",所以造業,以致有生老病死的六道輪迴。若"無明"滅,則"行"自然息滅,而生死輪迴的苦果亦隨之而滅。

而「緣起法」並非由佛陀創造,而是由他 "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從《雜阿含經》第296 經中指出,「緣起法」的真實性是客觀和普遍的,所以經中說: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此經文節自《雜阿含經》第296 經。意思是說 「緣起法」的道理(此法),無論是有佛出世與否,「緣起」與「緣起法」也是常住,永恒不變。而佛陀的偉大是在發現和實證「緣起法」,繼而為眾生解說,讓大眾能藉著對「緣起法」的理解,而斷除生老病死的束縛。

緣生法:

「緣生法」就是依據「緣起法」而現生的一切精神與物質現象。在此,「法」是有事物和現象的含義。例如,"諸法" 即代表一切事物和現象。在原始經典,「緣生法」通常是指生死輪迴中的十二種現象: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憂悲苦惱。

「緣生法」既然是依據「緣起法」而現生,因此必為"緣聚而生,緣散而滅",僅是相依相對,互為因緣而有。相依相對,互為因緣而有的意義是: 事物的出現須要依靠其他因緣的配合和支持。例如,因為有"無明"的緣,才有"行";因為有"行"的緣,才有"識";因為有識,才有"名色",乃至老病死。

反之,若"無明"滅,就沒有因緣條件成就 "行"的生起。所以當"無明"滅,"行"必定隨之而滅,"行"滅,"識"亦滅,乃至老病死,憂悲苦惱滅。所以「緣生法」是必定隨著因緣變化而無常生滅的。

因此,從「緣起法」的理解,可見當有因有緣,果報必定出現。例如,我們現在生活中面對的事情,都是因緣成熟的果報,所以只可勇敢面對和善巧處理,而不能逃避。

但是,我們可以勤作反省,多種善因,為未來而努力。同時,我們還可培養善種子的助緣,去除孳生惡種子的條件,使以前種的善因,能早些開花結果,而惡種子,則難以成長。只要改變因緣,一切都會隨之而改變。

即世間事物都不是無因或偶然出現,而是依據「緣起法」的規則生滅變化。因此,所有物象也不是由單獨一個主因而決斷,或是宿命不可改的。因為"因"是要依靠眾緣才能成就,而"緣"的聚散,是會受到我們後天心智抉擇和意志毅力所影響。

若我們能對「緣起法」和「緣生法」有這樣正確的理解,就不會疑惑 "前世是什麼?是有是無?"又或 "來世將生到何處?因為前世今生、今生來世,都只是有因果的關係,而並無一個永恆不變的我的個體或靈魂從一生跑到下一生。會明白人我一切生死,都是緣於有無明等十二種因緣條件,相依而產生的,同是沉淪於一無了期的苦海。

但若無明滅,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的輪轉也自然息滅。所以若真正了解「緣起法」代表著苦生起的真正因果法則,而「緣生法」是必定隨著因緣變化而無常生滅的,用行動去結善因,善緣,以改變或减低惡果報,這才是正向解脫究竟的方法!

作為佛弟子,若了解及應用「緣起法」和「緣生法」在生活修行,斷除我見,如實正知,善見,善覺,善修,就是2500 年前的佛陀,留給我們最寶貴的佛法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