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2009年8月份《普明快訊》
咒語,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充滿神秘性和神性的口語,但從語言的角度而言,咒語的語言是通俗化的,一般人都可以念誦,其純樸、簡潔與童謠無異。咒語的流行,在中國有其長遠的歷史,以巫山為中心的巴蜀地區,就是張道陵創立道教最早的流派“五斗米教”的發源地。荊楚地區,在春秋戰國時就形成了重鬼尚巫的習慣,在《楚辭》中就有許多巫術降神的記載。歷代的統治者,對巫術、仙術亦深信不疑,好像漢武帝、秦始皇等一代天嬌,都迷信於方士的長生不老藥,而在隋唐宋三朝,更把符咒治病手法列入太醫十三醫中的一種,稱為「祝由科」將那些術士封為「咒禁博士」,這說明了官方對符咒治病的肯定態度。在歷史中,用咒術治病而見效,很多時是因為施咒的巫師,具有一定的醫術,既是巫師,又是醫師。在現代的中國,很多氣功師都有傳授咒音,這裏面以藏密的咒音居多,但也有一些道家功法修持中的咒音,但卻缺乏科學或醫學上的文獻來支持其療效。
咒語,在佛教中又作神咒、禁咒、密咒、真言或陀羅尼,是指不能以言語說明的特殊靈力之祕密語。印度古吠陀中即有咒術。依長阿含經卷十四載,釋尊曾駁斥咒術,然雜阿含經卷九載,釋尊曾說毒蛇護身咒,故知咒術於甚早時即普遍於印度,且為佛教所採用。大乘教派之般若、法華、寶積、大集、金光明、楞伽等顯教經典,均有載錄咒文之陀羅尼品;密教則更加重視密咒,認為咒即「法爾常然」之表示,若誦讀觀想,即能獲得成佛等之利益。活躍於我國佛教入傳初期之外國僧侶,長於咒術者頗多,如北涼曇無讖被譽為西域之大咒師,即其一例。
咒原作祝,係向神明禱告,令怨敵遭受災禍,或欲袪除厄難、祈求利益時所誦念之密語,故此咒語有善咒、惡咒之別。善咒,如為人治病,或用於護身之咒;惡咒,如咒詛他人,使之遭受災害之咒。法華經卷七普門品、舊華嚴經卷五十七、十地經卷四等,皆有述及此類惡現語句;藥師如來本願經等,即言必須遠離此等惡咒。使用惡咒之惡鬼有毘陀羅(起屍鬼)等。世尊禁止弟子修習咒術、以咒術謀生,僅允許以咒治病或護身。經典中所述之咒極多,如長阿含卷十三阿摩晝經、卷十四梵動經等之水火咒、安宅符咒、剎利咒等;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誦律卷四十六等之治腹內蟲病咒、世俗降伏外道咒等;生經卷二護諸比丘咒經之蠱道符咒等。中國佛教流行的咒語,有十小咒、大悲心陀羅尼、楞嚴咒和心經等。念誦咒語,是修心的法門,心調則身調,若正確理解持咒的力量,不偏重神通變化,不與傳統醫學對抗,對治療心身病是應有其一定的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