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念念有詞(作者:陳家寶)

原載於2009年7月份《普明快訊》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是一種語言生命存在,這正如海德格爾說的:「事物要在言詞中,在語言中才能生成並存在起來」。「唯當被表示物的詞語已被發現之際,物才是一物。唯有這樣物才是一物」。這就是說萬物是借助於語言,才被指認出來的。我們很多時都有這樣的經驗,若果沒有人跟我們說話,就會覺得日子非常的難過。我們害怕孤獨,當與人共處時,不習慣那沉默無言的場面,所以我們東拉西扯,胡亂地都會說一番說話,而很多時的話題,都離不開別人,這很容易就令自己墮入說三道四,是是非非的陷阱裏。佛陀慈悲,知道語言的傷害性,了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告誡我們,要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說真實語、質直語,才可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不兩舌的意思是不要挑撥離間,應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個準則,在現在訴訟頻密的社會特別適用。不惡口除了是不說污言穢語外,還包括不應對罵,要多說有建設性的說話,在這個謾罵文化充斥的世界,特別有警惕性。不綺語的意思是不要為了達到目的而花言巧語,這對於我們現在這個充滿廣告的世界,是有指導作用的。

在佛堂裏,我們與師兄弟打招呼時,很多時都會說一句「阿彌陀佛」,其實這並不只是一句口頭禪,因為所有佛的名號,都有其特別的意義,若能做到口到、耳到、心到,則可達到念念修行的目的。阿彌陀佛的名號,據鳩摩羅什譯之《阿彌陀經》的記載,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稱阿彌陀佛。梵本《阿彌陀經》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則說,此佛壽命無數、妙光無邊,故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口誦佛號,是對自己和對方的祝願,希望佛力加持自己和眾生,所以可以達到修心的目的。若是修習淨土法門的,更可以時常藉此提醒自己,學佛的目的和方向。有時我們又可以說「觀世音菩薩」,這是慈心的修習,代表我們時刻都向觀音菩薩學習,慈悲對待自己和眾生,這就是為甚麼我們中國佛教有句說話:「家家念彌陀,戶戶觀世音」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時的說話都失實,甚至會無心犯錯,多多利用這些時間念佛、念經、念咒,實不失為最有成本效益的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