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步》乃佛教志蓮圖書館和普明佛學會於1987合辨之「刊物 編輯 基本 概念」課程
學員出版之實習刊物)
寺院名稱的由來
佛教的廟宇,統稱為寺院。寺院在中國出現,是由漢明帝邀請攝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到洛陽才開始的。
初時攝摩騰被招待在鴻臚寺居住,這是招待外國賓客的場所,後來改名為白馬寺,自此 以後,「寺」這個名詞就成為出家人僧舍的專稱,一直沿用到現在。又因寺中有若干小院之故, 其後建築規模較小的寺,便叫做「院」。
隋朝 統一 中國 後, 到 大業 三年, 煬帝 改 佛寺 為 「道場」。
但 時至 今日, 道場 仍 代替 不了 寺院 的 名稱。
大規模 的 寺院, 佈局 可觀, 非 一朝 一夕 可 建立 起來,
而是 隨著 朝代 的 變遷 和 寺院 需要 而 不斷 增建。 中國
佛教 雖然 是從 印度 經 西域 傳入, 但 融入 中國 文化 後,
已 不純 全是 印度 佛教 色彩, 而 變成 了 地地 道道
的 中國 佛教。 以 一般 中國 佛寺 的 佈局 及 構思 而言,
完全 是 中國 僧眾 崇敬 「佛、 菩薩」 及 根據 佛經 的 指引,
再 配合 中國 的 傳統 建築 造型 而 成的, 中國 佛教 寺院
藝術 因此 得以 發揚 光大。
三門殿
中國 寺院 的 大門, 一般 都是 三門 並立, 中間 置 一 大門,
兩旁 各有 一 小門, 故 稱為 三門殿。 即使 只有 一門, 也 稱為
三門。 三門 的 構思, 是 用來 說明 空、 無相、 無作
三 解脫門。 《佛地論》 云: 「大宮殿 三 解脫門 為 所入 處」。
今 寺院 是 用來 持戒 修道 的 場所, 正好 顯示 修持人 應從
三 解脫處 入手, 始能 成就 佛道。
進入 三門殿 後, 門的 兩旁 塑有 兩大 金剛像, 手持 金剛杵
(古印度 最 堅固 的 兵器), 現 大威勢, 為 擁護 佛法 之 天神。
《金光明經 鬼神品》 曰: 「金剛 密跡 大鬼神王, 及其 眷屬
五百 徒黨, 一切 皆是 菩薩等, 亦悉 擁護 聽 是經 者」。
三門殿
三門殿 內 第一 重殿, 中間 供奉 彌勒 菩薩。 彌勒 菩薩 像 後面
所 供奉 的是 護法 韋馱 菩薩, 臉部 向北。 東西 兩旁
則 供奉 四大 天王 像。
(二)韋馱菩薩:
(三)四大天王:
南方天王名增長,手持 劍, 能令他人 善根 增長,護持 南膽部洲人民。
西方天王名廣目,手中 繞 一龍,能以 淨眼 觀察,護持 西牛貨洲人民。
北方天王名多聞,右手 持傘, 表福德 之義,護持 北俱盧洲人民的財富。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即 整座 寺院 的 正殿。 大雄 是 稱讚 釋迦 牟尼 佛
威德 高上 的 意思。
(甲) |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在 寺院 中 最 常見 的 釋迦 牟尼 造型 有 兩種。 一種 是 結 跏趺坐, 左手 橫置 左足 上, 右手 向上 屈指 作 環形 名為 「說法 印」, 表示 佛 說法 的 姿式。 另 一種 是 立像, 左手 下垂 名 「與願 印」, 表 能滿 眾生 願, 右手 屈臂 向上 伸,名 「施無畏 印」, 表能 拔除 眾生 之苦。 傳說 此 立像 是 佛 在世 時, 印度 優填王 用 旃檀木 按照 佛的 形像 所 塑造, 故 又名 旃檀 佛像。
|
(乙) | 正殿 背後通常是安置 觀音像,或是文殊、普賢、觀音 三 大士 像。 |
伽藍殿
大殿 的 東邊 配殿 一般 是 伽藍殿。 伽藍 是 僧伽 藍摩 的 略稱,
中文 譯作 「眾園」。
當 釋迦牟尼 佛 在世 時, 給孤獨 長者 以 金 鋪地,
購得 祇陀 太子 園林 供佛 及 其 弟子, 祇陀 太子
因而 感動, 也將 園中 樹林 供出, 這 便是
印度 佛教 有名 的 祇樹 給孤獨 園。
後來 舍衛國 波斯匿 王 也 信奉 佛教, 並且 為 佛教
事業 作了 很多 貢獻。
所以 後來 寺院 的 伽藍殿 正中 供奉 的是 波斯匿 王,
左方 是 祇陀 太子, 右方 是 給孤獨 長者, 以 景仰
他們 護持 佛教 的 功德。
祖師殿
大殿 西側 為 祖師殿, 此種 佈局 以 禪宗 寺院 最 常見。 殿的 中正
供奉 梁朝 時 來華 的 達摩 禪師, 左方 是 唐代 六祖 慧能,
右方 是 建立 叢林 制度 的 百丈 懷海 禪師。 後來,
其他 宗派 也在 祖師殿 內 加祀 本宗祖 師像。
塔
在 寺院 的 建築中, 最具 變化 者 莫如 塔 了。塔 本身 非 中國
固有 之 建築, 而是 由 印度 佛教 傳來 的。
塔 原意 是 高積 土石, 用來 安放 遺骨。 在 中國 流傳 中的 塔
有 顯、 密 二教 之別。 顯教 以塔 象徵 「祟高 德行」,
所以 塔 只限 安奉 佛 舍利 或 有德 的 比丘。 密教 則以 塔 為
大日 如來 之 三昧 耶形, 所以 所建 的 五輪塔 是 象徵 佛體,
用來 結緣 追福。
總結
以上 乃 寺院 佈局 之 主要 部份, 當然 另外 尚有 觀音殿、
地藏殿、 藥師殿、 彌陀毆、 齋堂、 僧寮、 藏經樓
等的 建築。 寺院 佈局 發展 是 隨著 時代、 環境 而 演變。
至於 現代 城市 的 寺院,
增設 有 學校、 圖書館、 安老院 等, 可以 說是 很 自然 的 發展。
(1)《法苑 談叢》 (作者 周叔迦)
(2)《佛教 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