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佛教的特性與本質(作者:果通法師)
佛教‧佛學‧佛家(作者:果通法師)
《普明文存》原序(作者:王親悟)
《普明文存》目錄
1982年,「普明佛學會」將果通法師歷年來為各報章、雜誌撰寫的數十篇文稿,文章結集,出版《普明文存》。
現在電腦科技使用方便,本會便將內容放上互聯網,希望能使佛法圓融博大的思想慈悲應世的精神,廣泛流傳,長存世間。
現在先以Blog形式發表。
《普明文存》目錄
《普明文存》原序(作者:王親悟)
概論
佛教‧佛學‧佛家
佛教的特性與本質
淺談三寶
如何選擇一條信仰之路
談感應
入世‧出世‧救世
佛法與人生
佛教對人生對社會的態度
佛教與現實生活
佛教的人生觀
佛教對苦和樂的態度
佛教的生死觀
發揚佛法人生的應用性
在家菩薩行願談
因果法則與道德實踐
佛家哲理
天台學說的特色
中觀原理
一實相印就是三法印
淺談輪迴問題
因果原理的宗教性與時代意義
佛教規儀
談皈依三寶
佛徒對僧服應有的正確觀念
供佛菩薩不宜葷腥
焚燒金銀冥紙有用嗎?
世法隨想
青年與佛教
談釋迦勉佛青
從「一線曙光」期望「慧日高照破諸闇」
茂蕊老法師示寂的啟示
改革聲中的觀念問題
從香港各宗教聯誼活動談佛教
打牌與和尚
談忌諱
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
參觀宗教聯誼晚會有感
隨讀有感
雄獅怒吼
四大皆空
假使屠房開放參觀
談道德
談守分
談佛化結婚
讀者如有興趣亦可下載全本電子書,現有以下版本: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點滴心聲(作者:周翠瑩)
很久以前,朋友曾向我說:「當義工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沒有錢賺之餘,也會浪費時間。」撫心自問,自已亦曾想過,當義工雖是一件有意義的好事,但覺得義工會浪費自已增值的時間。
人漸漸長大,便會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在機緣巧合下,本人參與了這個活動,不經不覺已有一年多了。
這個持續探訪長者的活動,使我有很深的體會。毎一次接觸不同的老人家,他們都會細說自已的經歷,有甜的、酸的、苦的。不論怎樣,他們對生活的態度都令我對生活有所反思。在這裏,我不但學會了細心聆聽及相互關懷,更感受到每個人也背後都有他的故事,使我感受到人間有愛。
現在,假若有人問我,當義工對人生有得著嗎﹖我一定會說,當義工不但能夠貢獻社會,更可擴濶自已眼光,廣結良友,絕不浪費時間。
義工點滴心聲:知易行難(作者:樂欣組 lammie)
在一次到葵涌醫院做探訪,活動前和一位義工閒聊時談到很多事情是知易行難的,料不到當天就有一位院友菩薩在這課題上給我們上了一課。
活動途中,我看見一位院友好像有點不舒服的樣子,上前問候得知他胃痛,他說因職業問題而習慣了吃飯吃得很急,即使現時在醫院不用趕時間、也知吃得急會消化不良,卻難改這習慣而令胃臟不舒服。
我們笑談到人性的其中一個弱點就是知易行難,他更分享說他發病入院的原因就是執著和放不下,但在院其間,他已想得很清楚:已發生的事情,不管您願意與否都要接受它真的發生了,要想的是怎樣去處理和日後的事。
令他可看透和放下的竟是其他院友。他眼見各院友來自不同背景,但入院主因多是對人或事太執著,知道要看得開但做不到,一直在鑽牛角尖,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他又看到有些院友住院時間已不短,但病情沒有改善,有些甚至更差勁。而有些院友卻相反,病情改善得很快,有些更出院了。他要跟積極面對問題的院友學習,別人可以,他深信自己也可以,更有信心很快就可出院,重投社會和生活。
最後我們都覺得事情本身很難定好壞,入院好像是不好的事情,但這次的經驗如果可令他往後的人生過得不再那麼執著、凡事能看開一點,餘生就可活得開心自在很多了。
我也是蠻執著的人、也是知道但做不到的人,因此令自己有很多難過的經歷。組長下令把院友的分享用文字記錄下來,我又再一次重溫這啟示,我想我們不會清楚知道自己能承受負面情緒的底線在哪裡,若牛角尖鑽過了頭而出問題,怎肯定能幸運地重回常軌呢!真是時候用心向知而行出發了!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開心的分享(作者:陳慧珈@樂欣組)
時間飛逝,轉眼間,做義工已有五個年頭了。回想起當初,因生活無聊,覺得人生只有工作工作再工作,好唔開心﹗在無意間同一位同事兼朋友傾談中講及自己的問題,這位朋友非常好,他問我,你對做義工是否有興趣嗎﹗我說有,就在這情況下認識了普明佛學會這個義工團體。多謝 SAMMY ^ v *
普明佛學會當時已為四個機構提供義工服務。當時好奇心的驅使下選擇了精神科進行義工服務,而且從未接觸過精神病患者的我,具富有挑戰性 ﹔其二就是,我有些擔心我自己也有精神病﹗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所以我更加想了解多D。
還記得第一次上病房做義工的時候,對象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婆婆,當時她突然失控地指著我狂罵,亦因為事出突然,我吃了一驚,當時真的不懂得處理和應對,在旁的義工朋友和護士都跑過來看,到最後當然冇事啦﹗吸收了這次的經驗,我更明白到,同他們相處最基本是要體諒 ﹔包容和愛心。
每次探訪短短兩三個小時,除了同院友們玩遊戲外,更重要的是使到他們覺得這個社會還有人在關心他們,同時間我們也感染到他們的歡樂。我每一次去葵涌做義工我都好開心,日子久了,深深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心靈上得到滿足之餘,也學會怎樣面對壓力和面對人生。
第二件令我最開心的事,有機會代表葵涌醫院去北京參加一個交流團。有Sammy Leung ; Phyllis Lo 同我 ,還有葵涌醫院醫護人員及準備出來社會工作想吸收人生經驗的學生,一行十多人,能夠參與有義意活動,實在難得,得著很多,令我人生加多一頁色彩。^ v *
我深深睇會到,在北京精神病患者有不同的待遇,家庭環境較好,比較富裕的便可以入住醫院接受治療,得到照顧。但家庭窮困的,就只能待在家中,得不到應有治療。在香港有錢與窮困的人都有醫療保障,因為我們有公立醫院,有政府的資助,可以得到最基本的治療,香港人也算是幸福的一群。
懂得珍惜“ 包括您身邊既人和事 ”,學會知足不計較,人生會過得開心D 。想過得有意義和快樂,充實人生是需要的,做義工是其中一種,其實在做義工的過程中,自己的得著比受者還要多。我好高興有機會參加普明義工團體,使我人生過得有意義同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