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請選出你心目中最欣賞的一本大乘經典,並簡述你對它的看法。(學員:李惠珍)


第五屆研習班優異作品
大乘經典解題 - 金剛經

在大乘經典中,以【金剛經】,我最為欣賞,主要原因,是經中的般若思想,是代表佛法最重要精神,而金剛經亦是代表整個般若經幾佰卷系列中長簡適中的一卷,是佛教徒用作修行,每天念誦最好的其中一輯大乘經典。

金剛經在中國人社會中,廣為傳誦,究其原因,除它長短適中,文字流暢有關外,歷代念誦者,對它念誦後,認為有靈異,感應效用,亦是原因之一,在坊間,更有流傳的經驗與記錄。所以,自姚秦鳩摩羅什法師,將金剛經譯成中文後,此經的信受,念誦及流通非常盛行,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經典中的重要代表!

說經內容,雖然是表達般若思想的「空」義,但全文沒有一個空字,亦為其特式,而中國歷代文人雅士,雖然未必是佛教徒,亦喜歡讀誦金剛經,這正因為金剛經文字流暢外,其內容玄妙,未必能容易理解,亦為吸引人之處,令人喜歡讀誦研究!

作為佛教徒,對金剛經的理解,是此經實為整個般若經系列裏是其中一環,其他經系中,如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放光般若等等,是非常大篇幅的經典,若要投放時間去閱讀,就算在過去年代,都要用無比的內心和時間,才能讀畢。若非高僧大德,亦要有無比耐性,否則不能讀畢。再者,般若系列經典有多處重覆,不易專注,惟有近代太虚大師能專注讀般若經入定!所以亦是此經長短恰到好處的重要性。

金剛經由鳩摩羅什法師,將非常重要的部份,用長短適中,流暢的文字譯成後,我們念誦時,若能對內容有正確理解的話,便知金剛經是佛的本懷!而對大菩薩,大修行人,即使明白正確佛法及理念基礎下,對佛法都要以無所住,破佛法執取的心去認識佛法。經中更指出一切相皆虚妄,而作為修行佛法者,更要了解無住的重要,而修行的果,更不要執著,是所有修行佛法人士的指標,所以對它特別欣賞。

而修習般若思想者,除多看「心經」外,再讀誦金剛經,便能思維佛佗教法中,般若代表 緣起,空,中道 的思想,及破執的重要性。若能常常念誦,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態,去觀想般若空性思想佛法,便會對般若有一定認識,對修行是會有幫助!

而金剛經中,雖然沒有用到空字,但內容主題是破一切法執,不住於任何相,亦是般若經的中心思想,一切皆空,所以修習佛法,一定要了解空性,而為何了解【空】的意思在佛法中是那麼重要呢?

原因是空的意思,並不是一般人對空的理解,一般人對空的理解,著眼點在空與有的實質,實有及固定的世界概念上去認識空,這樣對空的認識,不是代表約2500年前佛說的「空」!而「空」是言語道斷,不能用語言文字直接表達其真正意義。
而佛陀在證悟後,在45年說法之中,所論述的空義,是【緣起性空】的概念,即世間一切,都是因缘條件的結合,即眾緣和合的空,從而生起及互相依存的人和事與物,是無自性的空,自己不能生起自己的空,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概念。

而諸法因缘生,即任何事物,在世界生起,呈現,都是有眾多條件配合,在這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而建構出來的當下的實有,但在下一瞬間的時空,條件一定會產生變化,而壞滅,世間萬事萬物,就依從這個法則,亦生起,亦壞滅,而不斷【無常】變遷。所以空的性質,是無有恆常不變的特性,而是不斷變化,不能執著。事物如此,人我亦然,而佛法空性使我們認識到,不單止所有物質如是,「我」亦不能執取永恆不變,即佛法所強調的【無我】概念,無永恆不變的「我」!

若用於描述人從出生,漸漸步向老病死,整個過程,正正表達佛法中所說的空性,而人我,身處整個過程之中,想執著不變都不可能,人我若能從佛法中,這樣的思維,對整個人生過程中,要面對的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蕴熾盛,苦與樂,都明白是無常變化,不能永遠擁有或執取的道理,便能解脱痛苦,得到自在。

而此道理關係於修行人,能否真是明白「缘起」及「空」不能執取的特性!明白了,能放下的話,便會對世間一切,包括妻,財,子,祿,名譽,地位等等,不會執著,因想執,都執不到!

而金剛經正正是道出,大菩薩,大修行者的修行過程及方法中,不要執取世間任何「相」的道理,使讀者,對修行佛法應持的態度及學習方法。

然而從經題認識方面,佛用【金剛】二字去代表此經,是表達出此經,像金剛鑽,金剛石之類。而自古到今,猶如佛經中描述金剛的意義,是代表天神的武器(金剛杵),是像古印度戰鬥的武器「輪」一樣,無堅不摧,而佛經說天神會用金剛杵守衛天界,是無堅不摧意思一樣,所以用金剛去形容般若佛法,是值得世人修習,非常有意義!

而金剛經內容所說的般若波羅密,般若猶如金剛一樣,是無堅不摧,即明白般若智慧,即可以消除我們的煩惱,解脱我們的執著,是解脱智慧,是殊勝的智慧,是超越世間的智慧!

而大德修行人,會修習般若波羅密,意思是修習般若,使達到波羅密,達到圓滿境界,即「到彼岸」,因般若為六度修行之主要思想及精神,唯有修行般若(缘起,空,中道),方能觀照,察覺,洞悉世間一切皆空性,不能執取,如經說「五度如盲,般若為導」,其他五度 -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是要以般若指導,方不致錯路,正向解脱。此亦是此經最應該去理解及念誦的原因。

整體來說,金剛經最值得欣賞和給修學佛法的人要注意的重點,在於提示,就算是大修行人,都要以不執著及破執的心態去修行佛道,修行要以發菩提心與大悲心開始,要令所有眾生得滅度。

如經說:
「所有眾生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即菩薩要以不執著之心,去救度眾生,及對所得的果報不要有任何執取,對弘揚佛法,利益眾生,乃至佛法本身的殊勝,亦不能執取,貫徹一切皆空,掃蕩一切我執,法執,空執!

正如經末後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而大菩薩體驗修行過程,亦如「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降伏鏡裡魔軍,大作夢中佛事」

以上確能代表佛法的终極般若思想!是讀金剛經後的看法。